2019 洛杉磯華語電影節終審評委

 
艾倫·海姆艾倫·海姆(Alan Heim)在紐約布朗克斯區長大。他在進入紐約市立電影學院並學習剪輯藝術之前,一直在紐約公立學校的體系中學習。他成為了一名音效和音樂編輯師;在這之後,他被西德尼·盧米特邀請,為他的第一部劇情片工作。他還完成了梅爾·布魯克斯的喜劇《十二把椅子》的剪輯,並在1972年剪輯了由鮑勃·福斯拍攝的一部電視特別節目《帶“Z”的Liza》。這個電視節目不僅使海姆第一次獲得了艾美獎的提名,並且鋪奠了他與福斯之間長期的合作關系,也為之後獲得奧斯卡獎,BAFTA獎以及(憑借《爵士春秋…

艾倫·海姆

艾倫·海姆(Alan Heim)在紐約布朗克斯區長大。他在進入紐約市立電影學院並學習剪輯藝術之前,一直在紐約公立學校的體系中學習。他成為了一名音效和音樂編輯師;在這之後,他被西德尼·盧米特邀請,為他的第一部劇情片工作。他還完成了梅爾·布魯克斯的喜劇《十二把椅子》的剪輯,並在1972年剪輯了由鮑勃·福斯拍攝的一部電視特別節目《帶“Z”的Liza》。這個電視節目不僅使海姆第一次獲得了艾美獎的提名,並且鋪奠了他與福斯之間長期的合作關系,也為之後獲得奧斯卡獎,BAFTA獎以及(憑借《爵士春秋》榮獲的)埃迪獎奠定下前景。除此之外,他還獲得了“Network”的提名,並憑借電視劇《大屠殺》獲得了艾美獎。他還編輯了許多其他電影,包括《美國歷史X》、《戀戀筆記本》、《阿爾法狗》和電視電影《灰花園》和《桃樂茜·丹德裏奇的介紹》。

他還曾擔任美國電影編輯協會主席及副主席,目前是IATSE本地700電影編輯協會的主席。

王卯卯(漫畫家、動畫導演)火遍全球的網絡表情兔斯基(facebook、微信、iMessage內置表情,日本最受歡迎動畫表情前十)原創作者,CalArts(動畫領域全球排名第一)動畫研究生。全網累計粉絲超過百萬,事跡曾被央視、CNN專題報道,已出版作品有《卯個人》系列、《我兔斯基你》。全球重要事件:2014年 2月,署名王卯卯的兔斯基情人節短片於2月14-18日在紐約時代廣場滾動展示。2014年9月,創作的表情在iWatch全球發布會,作為演示表情進行展示。2017年7月,與小黃人合作表情在微信…

王卯卯

(漫畫家、動畫導演)

火遍全球的網絡表情兔斯基(facebook、微信、iMessage內置表情,日本最受歡迎動畫表情前十)原創作者,CalArts(動畫領域全球排名第一)動畫研究生。全網累計粉絲超過百萬,事跡曾被央視、CNN專題報道,已出版作品有《卯個人》系列、《我兔斯基你》。

全球重要事件:

2014年 2月,署名王卯卯的兔斯基情人節短片於2月14-18日在紐約時代廣場滾動展示。

2014年9月,創作的表情在iWatch全球發布會,作為演示表情進行展示。

2017年7月,與小黃人合作表情在微信上線。當天下載量突破3000萬。

2017年9月,成為加州旅遊局帕薩迪納推廣大使。

2018年2月,為全球知名高端品牌比弗利中心創作形象。

2018年6月,加入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 照明娛樂擔任短片導演兼創意總監。

周浩職業紀錄片導演,曾經做過十多年記者。2001年開始製作紀錄片,其作品百餘次在世界各地電影節入選獲獎。2014年,《棉花》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。2015年,《大同》獲第三十ー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ヽ第九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獎,蟬聯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。

周浩

職業紀錄片導演,曾經做過十多年記者。

2001年開始製作紀錄片,其作品百餘次在世界各地電影節入選獲獎。

2014年,《棉花》獲第51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。

2015年,《大同》獲第三十ー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ヽ第九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紀錄片獎,蟬聯第5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。

邁克爾·雷諾夫邁克爾·雷諾夫(Michael Renov)是Haskell Wexler Endowed Chair in Documentary的持有者、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的電影與傳媒學教授兼任學術事務副院長。他著有《好萊塢戰時女性:其表現和意識形態與紀錄片主題》,同時也是《理論化紀錄片》和《決議:當代影像實踐》的主編。雷諾夫於1993年聯合創辦了Visible Evidence用以開展一系列國際性、跨學科的紀錄片研究會議。同時,他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《Visible Evidence…

邁克爾·雷諾夫

邁克爾·雷諾夫(Michael Renov)是Haskell Wexler Endowed Chair in Documentary的持有者、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的電影與傳媒學教授兼任學術事務副院長。他著有《好萊塢戰時女性:其表現和意識形態與紀錄片主題》,同時也是《理論化紀錄片》和《決議:當代影像實踐》的主編。

雷諾夫於1993年聯合創辦了Visible Evidence用以開展一系列國際性、跨學科的紀錄片研究會議。同時,他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《Visible Evidence》系列叢書的四名主編之一。2005年,他參與策劃了第51屆羅伯特·弗萊厄蒂年度研討會。

除了在世界各地策劃紀錄片項目,他還擔任過聖丹斯電影節、銀城紀錄片展、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、韓國首爾的EBS紀錄片電影節(EIDF)等紀錄片相關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。雷諾夫的教學和研究興趣主要包括紀錄片理論、電影及錄像中的自傳、視頻藝術和行動主義,以及大屠殺的象征。

白睿文白睿文(Michael Berry)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關於當代中國文化研究領域的教授,同時也是漢語研究中心主任。他出版過五本關於中國電影的書籍,包括《光影言語: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》(2006)和《痛史: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》(2008)。他曾為多個電影節擔任電影顧問和評審,包括台灣金馬獎和香港新浪潮獎。他還翻譯過多部小說,包括《野孩子》(2000)、《一九三七年的愛情》(2002)、《活著》(2004)、《長恨歌》(2008)和最近的《余生》(2017)。

白睿文

白睿文(Michael Berry)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關於當代中國文化研究領域的教授,同時也是漢語研究中心主任。他出版過五本關於中國電影的書籍,包括《光影言語: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》(2006)和《痛史: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》(2008)。他曾為多個電影節擔任電影顧問和評審,包括台灣金馬獎和香港新浪潮獎。他還翻譯過多部小說,包括《野孩子》(2000)、《一九三七年的愛情》(2002)、《活著》(2004)、《長恨歌》(2008)和最近的《余生》(2017)。

亞歷山大·斯圖爾特亞歷山大·斯圖爾特(Alexander Stewart) 在芝加哥藝術學院獲得MFA學位,現居住於洛杉磯,在加州藝術學院教授實驗動畫課程。他的諸多短片曾在國際範圍內展映,包括鹿特丹國際電影節,渥太華國際動畫節,安娜堡電影節和日本的影像論壇。他參與策劃了Flaherty 紐約2019系列《Puzzling》的制作,並於2010年聯合創辦了年度的Eyeworks實驗動畫電影節(Eyeworks Festival of Experimental Animation)。

亞歷山大·斯圖爾特

亞歷山大·斯圖爾特(Alexander Stewart) 在芝加哥藝術學院獲得MFA學位,現居住於洛杉磯,在加州藝術學院教授實驗動畫課程。他的諸多短片曾在國際範圍內展映,包括鹿特丹國際電影節,渥太華國際動畫節,安娜堡電影節和日本的影像論壇。他參與策劃了Flaherty 紐約2019系列《Puzzling》的制作,並於2010年聯合創辦了年度的Eyeworks實驗動畫電影節(Eyeworks Festival of Experimental Animation)。

彼得·馬卡姆彼得·馬卡姆 (Peter Markham) 曾於2010年至2018年在洛杉磯美國電影學院(American Film Institute Conservatory)的MFA導演碩士項目擔主任一職。在此之前,他於2003年至2010年擔任資深導演系講師,並於2001年開始在音樂學院擔任兼職教授,在全球頂尖的電影學院之一擔任了17年的研究生指導教師。在他的教學生涯中,馬卡姆導演了馬丁·斯科塞斯執導的《紐約黑幫》(2003年獲得9項奧斯卡提名,包括最佳影片)和安東尼·明格拉執導的《英…

彼得·馬卡姆

彼得·馬卡姆 (Peter Markham) 曾於2010年至2018年在洛杉磯美國電影學院(American Film Institute Conservatory)的MFA導演碩士項目擔主任一職。在此之前,他於2003年至2010年擔任資深導演系講師,並於2001年開始在音樂學院擔任兼職教授,在全球頂尖的電影學院之一擔任了17年的研究生指導教師。

在他的教學生涯中,馬卡姆導演了馬丁·斯科塞斯執導的《紐約黑幫》(2003年獲得9項奧斯卡提名,包括最佳影片)和安東尼·明格拉執導的《英國病人》(1997年獲得9項奧斯卡獎,包括最佳影片)。在英國本土,他憑借自己的導演才能,為BBC和格拉納達電視臺(Granada TV)執導了電視劇,而由拉爾夫•費因斯(Ralph Fiennes)主演的電影《鸕鶿》(the CORMORANT)在1993年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獎(BAFTA Wales Award)的提名。離開美國電影學院後,馬卡姆將他的教學帶到了世界各地,在北京舉辦了兩個系列的工作坊和大師班。目前他正在撰寫“WHAT’S THE STORY? — THE DIRECTOR MEETS THE SCREENPLAY” 此書,為導演和編劇導演提供基本指南。

約瑟夫·彼得裏卡約瑟夫·彼得裏卡(Joseph Petricca) 現為全職編劇、電影評論家和教育家。他之前曾於美國電影學院擔任副院長14年以及其余多個職位11年,並曾在眾多電影節、會議及國際學校擔任評委和教職。他的短片《冥想》由哈羅·佩裏紐主演,在全球超過35個電影節放映並獲得了五項獎項。由他主編劇的電影《羅馬之旅》曾獲得一項編劇獎並被多倫多LGBT電影節選入放映。彼得裏卡在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(Tisch School of the Arts)獲得電影制作BFA學士,在美國電影學院獲得編劇…

約瑟夫·彼得裏卡

約瑟夫·彼得裏卡(Joseph Petricca) 現為全職編劇、電影評論家和教育家。他之前曾於美國電影學院擔任副院長14年以及其余多個職位11年,並曾在眾多電影節、會議及國際學校擔任評委和教職。

他的短片《冥想》由哈羅·佩裏紐主演,在全球超過35個電影節放映並獲得了五項獎項。由他主編劇的電影《羅馬之旅》曾獲得一項編劇獎並被多倫多LGBT電影節選入放映。

彼得裏卡在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(Tisch School of the Arts)獲得電影制作BFA學士,在美國電影學院獲得編劇MFA碩士。